处理器技术与产业的中国机遇 ——微纳电子系第004期“水木谈芯”集成电路技术与 产业论坛成功举办

11月14日下午,由清华大学微纳电子系、北京未来芯片技术高精尖创新中心和清华校友总会共同主办的“‘水木谈芯’集成电路技术与产业论坛”第004期成功举办。

参会者通过参加腾讯会议与观看直播两种方式,线上参与了此次论坛。论坛嘉宾包括国防科技大学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廖湘科,北京君正集成电路董事长刘强,沐曦集成电路董事长/CEO陈维良。此次论坛由清华大学微纳电子系刘雷波教授主持,共有20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廖湘科院士1985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1988年硕士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系。他于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此次论坛,廖湘科院士在题为“开源及敏捷芯片设计的实践与体会”的分享中介绍了开源及敏捷芯片设计的趋势、现状与挑战,以及实践与体会。他认为,开源芯片是应对摩尔定律逐渐终结的重要技术路线之一,是当前适应领域专用计算机系统结构技术发展趋势的芯片设计模式。开源及敏捷芯片设计有望降低芯片设计成本与周期,降低芯片领域创新门槛,是实现领域专用计算机体系结构的高效手段,有助于推动我国芯片设计领域的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他还就兼容RISC-V指令集的高性能CPU研制状态,基于开源工具的CPU功能验证,基于敏捷方法的处理器开发流程等方面作了详尽分享。

刘强199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得机械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双学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中科院计算所,获计算机体系结构博士学位。2000年起他开始担任方舟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副总裁,2005年创立北京君正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在题为“君正CPU技术的产业化历程”的报告中,刘强从中国的自主CPU情结入手,介绍了二十年来中国在微处理器核心领域的布局,北京君正的技术路线和市场布局、挫折及突破,以及君正CPU技术与AI技术的结合。他以北京君正的发展历程为例,剖析了从微处理器技术和产品为核心的初始业务,过渡到多媒体技术、AI引擎、AI算法技术等业务领域的过程,分享了中国集成电路企业如何在关键领域形成自主技术体系的体会。

陈维良于1999年本科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与工程系,2002年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他曾先后在泰鼎多媒体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亚鼎视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超威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等公司担任重要职位。2020年9月,他创立沐曦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兼CEO。在题为“高性能异构计算GPU技术与产业机遇”的报告中,他详尽介绍了异构计算技术如何经济有效地获取高性能计算能力。他认为,此项技术可扩展性好、计算资源利用率高、发展潜力巨大,是并行/分布计算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之一。在众多的异构计算解决方案中,GPU以大量并行运算单元,良好的可编程性,以及成熟的CPU+GPU生态,成为异构计算的最佳选择之一。随着算力需求和算力提升矛盾越来越突出,国产高性能GPU处理器将在当下历史机遇中获得更多产业机会。

三位嘉宾分别在报告结束后详尽解答了线上参会者的提问。论坛持续一个半小时,气氛活跃,为参会的师生和行业同仁提供了了解领域前沿和产业发展的宝贵机会。